编者按: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媒体工作者……等等各行各业人员都战斗在战疫前沿,而更多的国人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播链,听从指挥和安排宅在家里。目前,中国疫情防控走过了最最艰难的时刻,但世界疫情却在极速升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们目前的防控要点,随着逐渐复工复学,防控又出了新的考题,打好战疫阻击战,还需大家共同努力。今天就让疾控专家带你了解新冠家族,打好战疫不放松。
冠状病毒是什么?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的总称,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表面有类似日冕状突起,看起来像王冠一样,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迄今,科学家发现了约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其中有7种可以让人类感染,但不一定都是肺炎,也可以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病症。
这七种病毒分别是SARS-CoV、MERS-CoV、2019-nCoV、HCoV-229E、HCoV-OC43、HCoV-NL63和HCoV-HKU1型。
冠状病毒可分为α、β、γ、δ4个属。哺乳动物冠状病毒主要为α、β属冠状病毒,可感染包括猪、犬、猫、鼠、牛、马等多种动物。禽冠状病毒主要来源于γ、δ属冠状病毒,可引起多种禽鸟类如鸡、火鸡、麻雀、鸭、鹅、鸽子等发病。
冠状病毒七大家族防控要点
HCoV-229E:发现于1965年,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HCoV-OC43:发现于1967年,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少数患者可引起肺炎等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SARS-CoV:发现于2003年4月,据有高效传染力,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导致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呼吸衰竭等。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常做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6日的统计,全球累计SARS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因SARS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HCoV-NL63:发现于2004年4月,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HCoV-HKU1:发现于2005年1月,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MERS-CoV:发现于2012年9月,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咳嗽和气短,诱发肺炎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2019-nCoV:发现于2019年12月,感染后引起发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一周后诱发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少数患者严重情况下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常做好。
专家表示,此次的2019-nCoV不只是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染人,而且传播的人体部位更多,如眼睑,但此前的SARS没有这种传播现象。
此外,该病毒造成的病情具有隐蔽性,因而具有更大的传染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患者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多例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这些情况都容易让人忽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因而可能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至于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的结果如何,专家表示,还有待未来进行最后的统计。从致病性来看,2019-nCoV的致病力可能比SARS病毒高。
开学防疫家长、孩子都要注意啥?
1、开学后建议佩戴口罩
根据国家印发的《公众戴口罩指引》,孩子在居家、户外、没有什么人群聚集的通风良好的场所,建议不戴口罩。但在学校教室等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尤其是与他人近距离接触(<1米)时,还是建议佩戴口罩。希望家长每天给学生准备两个口罩备用。同时,有过敏、哮喘等特殊疾病的学生佩戴口罩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
2、家长接送孩子尽量步行或私人交通工具
在疫情防控期间,按学校规定,若无特殊情况家长一般不得进入学校。家长接送孩子前,要做好自己个人和孩子的防护,还要做到即接即走、避免聚集。
学生上学尽量选择步行或私人交通工具,比如乘坐私家车、电瓶车、自行车等。如果实在需要依靠公共交通,在搭乘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3、为孩子准备上防护用品
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平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好口罩、湿纸巾等。在最近这种特殊时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免洗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
但要告诉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这类消毒物品。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建议单独携带,可由班级统一配备。免洗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需告知孩子不要频繁过度使用,一般4-6小时使用一次即可。
因孩子的手容易脏,推荐孩子使用流水洗手。家长和学校负责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4、有同学出现发热根据专家综合研判是否隔离停课
春季是过敏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孩子易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如在校期间有孩子出现发热等症状,会被学校及时转移到临时隔离观察区,每个学校都会建成这样一个区域。大多数情况下,学校会及时通知家长来领孩子就诊,有条件的地方会直接将孩子送医。同时应告知本班师生与其他班师生减少接触。学校会第一时间追踪就诊情况,根据其就诊情况及症状波及范围看班级中其他同学是否也有相同症状,及时向教育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通过综合研判来判断其他孩子是否需要隔离或整体进行停课。
5、孩子上学做好心理疏导
在开学前两周起开始调整作息,保证孩子正常的生活节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家长平时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即使年纪较小也应对其普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一些防空技能,如怎样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等,了解疾病也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最近也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
如孩子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家长应立即告知班主任,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情况非常严重的可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复工防疫七项注意少不了
1、减少聚会聚餐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许多餐饮场所也逐渐开放堂食,许多民众已经按奈不住“吃货”的心,约上一众亲友,纷纷前往享受饕餮美食。江苏疾控提醒:堂食也要遵守相关规定,尽量减少同桌用餐人数,配合店家保持桌与桌之间的距离,用餐时避免高声喧哗,提倡文明用餐。
2、避免前往人多公共场所
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不扎堆、不凑热闹。
3、需佩戴口罩场所要坚持佩戴
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建议不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戴口罩。
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4、坚持洗手的习惯
随着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许多民众养成了勤洗手、认真洗手的好习惯。江苏疾控倡议:保持洗手的良好习惯,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均需要洗手。学会标准洗手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5、继续配合社区的防疫措施
社区的各项防疫措施,在前一阶段的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防控重点的转变,社区依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江苏疾控提醒民众:继续配合社区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如果家里有从境外返回的人员,一定要及时通知社区并配合做好后续工作。
6、在公园、室外游乐场所也要保持距离
随着气温回升、春暖花开,许多民众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始计划举家出游。江苏疾控提醒:在室外依然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提醒家中小朋友不要扎堆游玩。在外游玩后要记得洗手。
7、提倡分餐制
养成分餐制的良好习惯,避免共用碗筷。复工复学中建议单独就餐、错时就餐,避免多人扎堆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