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两侧的,都是春联或者对联,也叫对子,喜子,联句等。至于春联究竟是什么?春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知晓得法律春联的可能就更是少之又少。
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特点,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面对中国年俗历史上对联文化的浩如烟海,法律类对联却凤毛麟角。先搜集几幅法律春联,请欣赏:
1、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欺无作。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发所必严。
简评:这是清代武职承谟任无锡县令时,贴于影壁墙上的一副对联,承谟为人耿直,一生廉洁,为官几十年,更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视民为父母。此联正是他不违背公道,不讲情面,秉公执法的真实写照。
2、听讼当审事实,观色伪,则自然曲直分明。
断案须采言辞,察心里,庶不致是非颠倒。
简评:此联说的是不要制造冤假错案,要秉公断案,不徇私情。意在表明自己的心迹、官风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3、听讼吾犹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
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醒,英将私意入公门。
简评:此联对办案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秉公执法,切忌徇私舞弊,读之令人感动。
4、石碏灭亲,引经据法,法断黑白分明,分明有报应。
包公断案,察言观色,色分是非曲直,曲直在人心。
5、公正执法,利剑高悬,扶正压邪扬正气。
一心为民,平等保护,构建和谐谋发展。
6、法在前,官在后,至上法律,淡泊为官。
人在前,事在后,潜心做人,随缘为事。
7、是是非非查查问问天平是明镜。
岁岁年年月月日日公正是主题。
8、奢侈败家,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廉洁治国,纵观上下五千年,失于腐败兴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