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市民学雷锋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自身能力不足、时间不够、意愿欠缺等也影响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
“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因素影响到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主要是出于“救人反被诬”、“被指责作秀、动机不纯”的顾虑,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如此或纠结或冷漠的心态驱使下,自然大大降低了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打消人们学雷锋的各种顾虑,提升人们学雷锋的热情,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把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开出良方。人们对“学雷锋”顾虑重重,“好人不好做”,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和现象,但也是社会现实的折射,给人们的善心造成了阴影。比如片面理解,认为学雷锋就一定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让人觉得“学雷锋”高不可攀;比如不时爆出的“扶人反被诬”“见义勇为被告”传闻,让人深感“好人难做”,极大寒了善心爱心,让“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情大幅降温。
因而,培育正确的学雷锋观念,并树立正气,给善心撑腰壮胆,才能让“学雷锋”充满底气,接上“地气”,并蔚然成风。
首先,“学雷锋”离不开传统美德的宣扬推动。这种美德不是把“雷锋精神”无限拔高为圣人道德,让人畏惧胆怯。事实上,助人为乐,从小事、点滴做起,就是“雷锋精神”,而这与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根植于每个善良人的内心,也契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以接“地气”的方式推动思想道德宣传,不断发扬社会正气,激活每个人心中的“雷锋精神”,营造“学雷锋光荣”的社会氛围和争做雷锋的社会环境。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高标,传统美德需要法律底线的坚守与捍卫,“学雷锋”离不开法律的撑腰壮胆,要以法治的力量来助推前行。“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尤其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要以法律的刚性,包括对善的呵护和对恶的惩戒,不断夯实“公平、正义、权利”的法治理念和环境,让好人更多更好,坏人不敢使坏乃至变好,使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共识,使得做好事得好报,不会白白蒙冤“被讹”,免除后顾之忧。
道德的高标、法治的不彰,束缚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相信,在法治的信仰、约束与呵护下,见义勇为、学雷锋的爱心善举将充满法律保障,再也不会“英雄流血又流泪”。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势必彰显,“学雷锋”势必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