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务研究 > 理论研讨
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邳万树  发布时间:2015-11-17 16:46:25 打印 字号: | |
  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对策

香河法院 民一庭邳万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转型,青年农民工在农民工这一群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已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强大动力。然而近几年青年农民工犯罪率逐年递增,各地关于青年农民工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他们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由他们滋生出的犯罪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伴生物,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声音,这对我们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威胁。

一、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导致青年农民工违法犯罪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与青年农民工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密切相关。

(一)客观原因

1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的过程中,因而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之处。正是由于这些不完善,不健全,加之市场经济其本身不可避免的负效应,造成了很多的空隙和漏洞,使犯罪(包括青年农民工犯罪)的条件与可乘之机增多。青年农民工他们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来到城市却发现城市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生活节奏快速,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都使他们产生强烈得落差。甚至一些青年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不能快速适应以及诸多原因长久的处于待业状态,当这些青年农民工们在品尝当青少年人的热情、意志在茫然的等待中在单一乏味的工作中被消磨时,内心强烈的受挫感易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感到被社会抛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各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刺激作用。

2思想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裂变,对原有的以集体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动摇,形成了个人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和"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主义思想和“知识无用”“钱权主义”的思想。由此产生了诸如吸毒、赌博、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滋生蔓延所形成的社会不良风气很容易污染青年农民工脆弱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农民工放弃原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而变的精神颓废,唯利是图。

3 网络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世界以其缤纷的色彩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网络作为一种"立体媒体",因其极大的信息量及快捷方便的操作,已逐步从大中城市走向乡镇,从乡镇走向农村走入普通家庭,走到我们身边。加之现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及3G手机的广泛应用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对于青年农民工来说上网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手机,网络在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的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甚至是色情,暴力也充斥其间,加之青年农民工对于新的思想观念的接受也较快,价值观及认识观尚在不断形成完善中,这些负面的因素对于青年农民工的思想有很强的冲击力和影响。很多青年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心理满足的情况下往往寄予于虚拟世界所产生的满足感及成就感。青年农民工置身与这样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中,不免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4年龄对于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年龄对于犯罪率、 犯罪类型、 犯罪方式等方面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民工正在趋向于低龄化的态势,过早的进入社会使其谈吐及行为都表现出与年龄的不相称的早熟,而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二十岁到二十五岁左右。还有一些人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即背井离乡步入社会,明辨是非能力较差。据统计资料表明:人生当中犯罪率高的年龄段集中在14岁或50岁之间,尤其青年是刑事犯罪的突发期和高发期。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青年是犯罪的高发年龄段,而这段时期恰好是一般农民的外出打工时间段。通常农村的青年在结束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或是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之后进入城市开始工作生涯,正好处于青年期, 在此期间通常表现出情感强烈、个性不稳定等特点,犯罪率较高。

5 业余生活的单一性

根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打工之余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睡觉、看电视、聊天、喝酒、打牌等,只有小部分人会选择读书看报或者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业余生活匮乏单调已成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打工赚钱、养家糊口、维持生存仍然是最根本的需求。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脏、险、苦、累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和社会保障不健全,从经济上、精力上和体力上抑制了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意愿。而针对青年农民工来说他们的正处于青春期和思想的活跃期,他们在情感上及心理上都需要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来达到心理上的充实感,贫乏而单调的业余生活对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使他们产生无聊空虚和自我不能实现的无力感,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视。

6家庭、工作、生活环境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家庭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对个人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下生长的小孩很可能要么性格孤僻、不善沟通、缺乏同情心,要么责任感差、自制力差、爱虚荣,这些不良个性在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极易形成犯罪心理。居住环境作为青年农民工生活、 休息的主要场所,其居住条件、邻里关系、居住风气等都成为影响青年农民工心理的重要因素。青年农民工大多群居在城乡结合处,大多拥挤不堪,卫生条件、环境、社会风气都非常差,又是城市管理的死角,这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工作场所是导致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恶劣的工作环境,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导致内分泌和物质代谢异常,欠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等使他们生存状态恶化,在一定程序上助长了农民工犯罪心理的形成。

(二)主观原因

所谓心理动因,是指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犯罪心理形成密切相关的不良心理因素。犯罪人通过这些不良因素,从而内心化为犯罪心理。

1自身素质较低

低文化程度及其导致的低素质必然造成青年农民工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形成在劣势状态下错误的认知观念。而青年农民工正处在世界观与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其对各种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滋生出很多错误的认识如“知识无用”,重视哥们义气,盲目崇拜黑社会势力等错误的价值观,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他们对是与非的判断,对自身行为罪与非罪的判断,直接影响着犯罪心理的形成。

2错误的人生观

犯罪青年农民工的认识水平极低,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他们追求江湖义气、哥们义气,,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甚至很多人存在着“享受一天是一天”的消极心理。在这些错误的人生观的支配下,犯罪心理的形成已成必然。

3青年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态度和守法的行为素养三个层次。它与道德意识相配合,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违法犯罪的青年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少数人是因对法律的无知而犯罪,多数人则是因为存在着错误的法律观念,或者对法律采取蔑视的态度,缺乏守法的行为素养而犯罪。此外,不守法的错误示范也是潜在的影响因素。现在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大的如卖淫、嫖猖、贪污、凶杀等案件,小的如乱倒垃圾、乱闯红灯、偷税漏税等,这些错误行为,青年农民工长期耳濡目染,往往也成为不尊重法律权威的根源。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农民工维权成本过高。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使得他们放弃法律途径,进而寻求非法的维权渠道。

4 情感缺失

青年农民工正处于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他们大部分人刚走出校门,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男女比例失调等多种原因造成他们想交友没时间、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

二、防治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的对策

1政府在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实践中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

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的形成,弱化他们的被剥夺被歧视感,政府致力于不断提高青年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虽重要,消除不公正感更重要。现在许多青年农民工他们的要求不是单纯的挣钱,而是有一些文化上精神上的要求,他们更注重自身的发展,更意识到自己权益的保护,希望企业能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能提供更好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公平正义的根本是保证不同的群体都能享受相同的权利,并由法律和秩序为这种权利表达提供保障。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只有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为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的形成营造条件。

2 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的制度防控

青年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产物, 是这个过程中的转轨性社会问题, 所以该群体犯罪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与时俱进来解决。

(1)弥补户籍管理制度缺陷,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为解决好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问题, 首先需要对对现存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因为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城乡分明的二元制度会钳制人员自由流动, 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客观上伤害了青年农民工的感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使他们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同等发展机会, 甚至连接受再教育、子女上学、 最低医疗、生活保障等公民基本权利都享受不到, 并且时时担心被公安机关遣送,这很容易会使青年农民工产生逆反心理及被社会抛弃的自卑感及失落感,是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及城市化进程的绊脚石。介于此原因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为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保障。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障缺乏是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瓶颈问题。对于青年农民工而言,要想实现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目标,至少还要享有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其一为解决年老和疾病时后顾之忧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二为解决失业后暂时生活困难的失业保险;其三为防范沦入贫困境地的最后一张保障网——最低生活保障。

(3)青年农民工就业制度的完善

良好的就业制度对保障青年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水平,保障基本生理需求方面都有积极地作用,而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物质的缺乏,通过不断完善就业制度不仅可以解决青年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问题而且投入工作还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实现他们自身价值。所以完善就业制度、净化就业环境对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

3社会环境的完善对青年农民工犯罪心理形成的预防

(1)用工单位要加强社会责任感

现存大多数用工单位制度严格而缺乏温情,是青年农民工对企业认可度不高和归属感、自豪感不强的重要因素。农民工就业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少企业在管理上和文化层面上不够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制度层面不能调动农民工的主动性,简单地将其视为流水线上的“工具”。制度中强调奖少罚多,缺乏人文关怀,使得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农民工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可,更谈不上融入企业,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2)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对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传媒在塑造大众文化和大众心理取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大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农民工普及各种知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监督政府和用工单位的行为是否合情、合法、合理。及时报道不文明行为和不合法事件,使社会形成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4 青年农民工自身

青年农民工自身应关注自身发展。首先应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讲座,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技术,平时应多读书看报上网等了解各种就业信息。其次,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当遇到一些心理困惑和难题时要及时和别人交流探讨。最后应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如多注意自身形象、穿戴干净整齐、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树营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新华大街69号

电话:0316-8311229

传真:0316-8314198

信访室:0316-8328129

纪检监察室:0316-8318771

院长信箱:xianghefayuan123@163.com

邮编:0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