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毛主席早在1930年5月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习近平同志27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创造了“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是习近平同志的工作作风,他向来有跑遍所在工作区域内基层的工作习惯,从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直到中央,他始终保持着高频次的调研风格。从调研中发现问题,从调研中总结国情,从调研中寻求规律;在调研中蕴育新思想,在调研中产生新理论,在调研中形成新措施,在调研中谋划新战略。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之后就开始思考“十三五”规划,为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他的足迹国内遍布大江南北,国外覆盖世界五大洲。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重温习主席谋划“十三五”规划的足迹。
据“学习中国”大数据平台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共调研考察了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广东、甘肃、海南、四川、湖北、辽宁、湖南、山东、福建、吉林、贵州、浙江、陕西、云南、江苏17个省,内蒙古、新疆两个自治区、一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用81天进行了35次调研考察,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北京市,达9次之多,河北、河南、福建、江苏四省都去过两次。如果从习近平担任国家副主席算起,他调研的足迹,已经遍及全国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酝酿“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期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十分密集的调研活动。2015年3月的两会期间,他就和代表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从今年5月至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曾与18个省份“一把手”座谈。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每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是习主席铁定的调研时间,并一定步入寻常百姓家促膝而谈。2013年元旦前夕,去河北阜平,春节前夕,去了甘肃。2014年元旦前,视察了北京热电厂和敬老院,春节前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2015年元旦前,参加澳门回归纪念活动;元旦后,就去了云南鲁甸,春节前夕,又到了陕西。
百姓节假日也是习主席的“调研假日”。如2014年,五四青年节,去北京大学参加师生纪念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师生;八一建军节前夕,到福建去慰问部队官兵和双拥模范代表;教师节前夕,走访北师大;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活动,在澳门进行一系列考察活动。
习近平到各地调研的时间长短不定,最短的一天,最长的5天,如2012年12月7-11日在广东的考察调研,2013年11月24-28日在山东考察调研。
习近平的调研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调研方式不拘一格。比如,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到浙江考察调研,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考察期间,先后到舟山城市展示馆,了解舟山群岛新区概况;到岙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详细了解基地运行和发展建设情况;到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考察30万吨船坞作业码头;到定海区干(览加石旁)镇新建社区,了解城乡统筹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情况;到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看沙盘,观视频,听介绍,了解近年来杭州城市发展特别是新城区建设情况;到浙江省军区机关,接见驻浙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和建制团单位主官;到钱江新城城市阳台,观看钱江两岸的新城风貌;到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察看产品展示和研发中心;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强调:“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研,在实践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努力在调研中吃透情况、把准脉搏,在调研中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习近平为期三天的贵州之行,目标之一就是“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在调研时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他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十三五”规划的最大任务是全面小康,因此,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五”规划的最艰巨任务。所以扶贫是习近平谋划“十三五”的关键问题之一,他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他在国内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贫困地区,他到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要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就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012年12月,习近平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湘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好目标,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发展。”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昭通市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他强调:“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十三五”是消灭贫困、拔出穷根的规划,是青山绿水、记住乡愁的规划,是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发展自己、带动世界的规划,是拥抱小康、奔向复兴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