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状元”“妖魔化”
摘要:我们看“状元”,本不该只盯往他们的高分,而更要看到他们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的精神。
6月最后一周,各地公布高考分数。相比往年,曾经高悬在中学门口“高考状元”等横幅,正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强令禁止下,悄然隐退。对于这些做法,教育部予以大力支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不赞成宣传高考状元。(6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教育部不赞成宣传高考状元,我的理解是对炒作“高考状元”说“不” 。这几年来,炒作“高考状元”的闹剧愈演愈烈,随着一次又一次炒作,只以考分论英雄,社会的“考分情结”一次又一次被强化,甚至异化为“金字塔情结”:要想上一流的大学,必须先上一流的高中;要想上一流的高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初中;要想上一流的初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小学;要想上一流的小学,必须先上一流的幼儿园……而评判是不是“一流”的尺度,就是能不能“打造”出可以在考场上拿高分的“考试机器”。
然而不炒“状元”,也不是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故意贬低“高考状元”,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这种状况眼下已露端倪,比如贬低高考状元,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将他们当作了“高分低能”的代名词,当作抨击应试教育的“靶子”等等。把“高考状元”“妖魔化”,既不合事实也有失公平。
高考出类拔萃未必一定是人才,但有一点应该肯定,在成千上万的考生中,能够脱颖而出,至少证明,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算得上佼佼者。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地方的“状元”,都出自寻常人家甚至贫困家庭。这些孩子身处贫寒之家,却不坠青云之志,从不在物质上攀比,追求的只是知识,这不正是最值得他们的同龄人学习的吗?
实际上,我们看“状元”,本不该只盯往他们的高分,而更要看到他们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的精神。正本清源,我倒是希望,扫尽了将状元当商机炒的逐利弃义,扬弃了将状元当广告炒的急功近利,杜绝了将状元当政绩炒的哗众取宠,那么对那些胸有大志,发愤攻读的成功学子多作些宣传,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而且更是旗帜鲜明地构建“以品学兼优论英雄”的价值评判标准。有了这个标准的牵引,莘莘学子中必会才俊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