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烟雨南京
作者:巨凤霞  发布时间:2008-07-18 17:06:16 打印 字号: | |
  烟雨南京

如果说,城市是一种文化,是一部书,那么,对于南京来说,我以前领略的只是她的目录。

小学课文《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尔后知道了南京的历史,知道了南京是一个王朝更迭,悲欢相续,生灵涂炭的城市。一个本来轻灵秀气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却负载了一个民族大部分的悲情。因其太悲太切,这样的书,不读也罢。只是私下里觉得有些不公。然而,正如命运之于人,对一个城市亦如是,塑成什么,就是什么,无法改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上了南京的土地。

坐车进入南京城,眼前不时掠过一个古堡,一段古城墙,一个江南风格的老茶亭绰约在茂盛的法国梧桐树后,或是一个翘着檐子,稳稳当当高坐着的鼓楼茶楼望江楼。心里道,不知它们身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南京的城市建设稳重而谨慎,一边是繁华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陈旧的青石小屋,给人的感觉就象一个祖孙几代的大家庭,有着同脉同根的血缘,又有着时代交替,不同观念的生存方式,使得这个傍着中国著名大河的城市,现代,古朴,时尚,深沉,沧桑而不老迈,富贵而不张扬,显示着其它城市不可比拟的气质和风情。

南京的马路不算宽阔,肥硕的梧桐叶遮住了阳光,绿叶遮盖的隧道中,穿梭着过往的行人和红色的的士。

安顿好住宿的“秦淮河酒家”,已是灯影时分。朋友提出去夫子庙赏古玩,我便去了。有小雨淅沥,撑开伞,走上南京的街头。烟雨空中,便见重楼叠宇,之下有一座小桥,桥上栏杆稀疏,破残不堪,桥下河道狭窄,两岸相距不过十米。这就是秦淮河么?我站在桥上望去,细雨中,小河折折弯弯,桨声灯影还在,只是不见旧画舫,也听不见琵琶女唱“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歌。没有丁点儿古味的玻璃钢船上载着吵闹的游人,搅扰着我的思绪。朋友说:“这里河水浑浊,灰而不厚。”朱自清老先生不是说,秦淮河水“碧阴阴”的,“如茵陈酒,厚而不腻”吗? “那是三四十年代以前。不过据说从清朝以来,这里的河水就没有清澈过。”如此看来,我要怨朱老先生的浮夸了。我有些伤感,怎么是这样子?在我的想象里,秦淮河一直是桨声?G?G,画舫来往,酒旗抵迓,靓女如云的地方。要知道,从秦始皇东巡金陵,开凿河道,破除王气,引淮水北流入江算起,这条万古多情之河,距今两千余年,一直在流淌着啊。

移步夫子庙,历史上的夫子庙曾是文人骚客聚集的场所,特别是明清时期,每逢开科秋闱,上万名考生云集于此,于是书肆、茶馆、酒楼、客栈应运而生。现在呢,是南京的休闲胜地了,平淡的日子遮盖着过往的辉煌。我们在“秦淮人家”的酒店前驻足,拍照。这个雕花门窗的二层小楼曾是膏粱纨绔,金粉荟萃的地方,秦淮的艳妓,不知在这里留住了多少人的脚步也因此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秦淮诗词。不远处的砖砌小楼上,“李香君故居”几个字不甚醒目,“五元钱一本”的图书在下面做着廉价的出售。我想起了孔尚任的《桃花扇》。不禁感慨:三千粉黛成髅古,而今惟有媚香楼。消陨的香魂,原是对爱情不渝,对权势不附,忧念国家,恪守民族气节的一代烈女。

翌日早晨,驱车前往中山陵。中山陵坐落在钟山东峰小茅山南麓,西临明孝陵,东邻灵古寺,坐北朝南。远观,苍松翠柏环抱着这个世界上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陵墓。近看,宽阔的石阶把孤立的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小建筑连成整体。392级石阶上往来着拜谒国父的游人。我融入其中,拾级而上。但见墓道南端的三门牌坊上刻有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陵门额上是“天下为公”,显示着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祭堂正中,为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训》,祭堂后面铜门的横额上“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中山先生亲笔。门内即为钟型墓室,中央深五米的圆形大理石穴内,即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灵柩和卧像。瞻仰者围绕汉白玉栏杆需低头俯视。望着中山先生的卧像,高山仰止之情顿生。

走出墓室,站在中山陵的最高石阶上,我看到了巍峨的群山和东去的长江。真的是座揽山河,观日月的宝地啊,我忽然明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的国父,何以留下遗嘱以此做为自己的墓地了。

游完长江大桥和阅江楼,因时间关系,其他的景点如雨花台,洪武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我们不能一一走过。打点行装,驱车赶往无锡。

南京,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一天多的时间,用来阅读南京——这个两千多年历史烟云笼罩着的古城,未免过于仓促。南京不是一个奢华的城市,她的景色一半适宜看,一半适合用来忆,用来凭吊。旅游城市的很多东西,没有的,可以设法“拿来”,借鉴,仿制,比如悉尼歌剧院,世界的许多个公园景点都有按其比例缩小的造型。然而,历史的、文化的东西,却是拿不走的,比如南京。南京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这也正如命运对一个人的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这就是我眼里的,南京。
责任编辑:王树营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新华大街69号

电话:0316-8311229

传真:0316-8314198

信访室:0316-8328129

纪检监察室:0316-8318771

院长信箱:xianghefayuan123@163.com

邮编:065400